
台灣出貨,保證正品,專業提供敏感商品進口服務!
大豆異黃酮(Soy Isoflavones)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,屬於異黃酮素(Isoflavones)的一種,主要存在於大豆中。由於大豆是異黃酮素最豐富的來源,因此被稱為大豆異黃酮。對於處於更年期的女性來說,因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,可能會導致鈣質流失,進而引發骨質疏鬆症。相比西方女性,東方女性(如中國和日本女性)習慣食用豆製品,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相對較低,這與大豆異黃酮的攝取有關。
大豆異黃酮中的金雀異黃素(Genistein)和大豆苷元(Daidzein)等成分,其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,可能對抗體內激素變化。此外,大豆異黃酮還被認為有助於減少低密度膽固醇(LDL-C,俗稱壞膽固醇),並提高高密度膽固醇(HDL-C,俗稱好膽固醇),進而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大豆異黃酮主要來自黃豆及其製品,是亞洲地區飲食中的重要成分。常見的黃豆食品包括豆腐、豆漿、毛豆、味噌等。而在20世紀之前,黃豆在美國主要用作牲畜飼料。除了黃豆及其製品,毛豆、山藥、甜豆、豌豆、四季豆、地瓜、花椰菜、芹菜和菇類(如香菇、木耳)也含有少量大豆異黃酮,但其含量遠低於黃豆。
儘管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,但由於其結構與雌激素相似,仍有研究對其與乳癌之間的關聯提出疑問。一些研究指出,大豆異黃酮可能會對乳癌患者產生一定的促癌或抑制作用。目前的研究結果尚未定論,因此在此問題上仍需謹慎。
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(NCI)的數據顯示,美國女性一生中罹患乳癌的機率為12.2%。研究指出,攝取較多大豆食品的乳癌患者,死亡率和復發率顯著降低。此外,攝取大豆異黃酮的女性,其乳癌復發的風險較低。
大豆異黃酮在臨床研究中被認為是安全的,並未發現顯著的副作用。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不適,如胃部不適、浮腫或乳房敏感,這些反應通常與個人體質有關。
大豆異黃酮可以通過食物或營養補充劑來攝取。市售的大豆異黃酮產品種類繁多,但其成分和劑量差異較大,補充劑的效果和副作用尚未完全明確。因此,建議優先從天然食物中獲取大豆異黃酮,這樣不僅能攝取到異黃酮,還能獲得其他營養素。
根據最新的國民飲食指南,豆製品被列為重要的飲食組成部分,強調黃豆對健康的益處。美國飲食指南同樣建議攝取加強營養的豆漿,並將黃豆製品作為取代部分肉類的食品選擇。
如果選擇補充劑,應確保選擇標示清晰、來路明確的產品,並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,確保補充劑與自身健康狀況相符。